学术交流

学者讲学
学术会议
重要通知 更多>>

我国著名翻译家江枫、曹明伦教授莅临川外学坛

发布时间:2015-12-07 访问次数:
应我校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邀请,江枫、曹明伦两位翻译大家于11月15日晚七点莅临我校“川外学坛”,为学坛学子提供了一席丰盛的学术大餐。此次活动在我校图书馆六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教务处处长、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董洪川教授及李龙泉博士、赵彦春教授主持,姜孟博士、胡安江博士、易曾权副教授等老师和各方向研究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首先董洪川主任对江枫教授和曹明伦教授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李龙泉博士对“川外学坛”的宗旨和活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随后,曹明伦教授和江枫教授分别就中国翻译界之现状及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两位教授虽风格迥异但在讲话中都展示了非凡的学术功底,脱俗的学者智慧和对翻译学不可撼动的责任和良知。
曹明伦教授的讲座论题是“‘语言游戏’的规则和技巧”。首先他一口气背诵了几首中英文名诗以及培根的《论读书》,那脱口而出的抑扬顿挫之音让人深深体会到了“译之为美”的真谛。他深厚的翻译功底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他把翻译和下棋相类比,下棋不能悔棋,而翻译却能悔“棋”。语言作为一种游戏,使用者就应该遵守语言的游戏规则。然后,他指出由于大量不遵守语言游戏规则而造成了大量讹译和误译,如把书名Constructing Cultures 翻译成《文化构建》,Des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翻译为《解构主义和翻译》,把德里达的“trace” 翻译成“踪迹”等等。这些讹译和误译是译者进行特殊处理后的结果,却在当今翻译界大行其是,造成了译界的理论混乱。在对四川大学校训的巧译中,处处透露着他学贯东西的非凡才学。
江枫教授虽年过八旬,但讲起话来掷地有声,立场鲜明,风趣幽默,他针对我国翻译学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发表了题为“翻译,应该有中国学派的理论”的讲话。他认为,中国并不是没有翻译理论而是既成的理论需要后人去挖掘、整理,我国翻译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译学理论,并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独特成果。他还批评了作为西学二传手的“崇洋媚外者”和“毫无目的的洋为中用者”,因为这不仅有丢掉我国宝贵翻译遗产的危险,还会因“无的放矢”的蛮干导致翻译界的混乱。他认为,实现我国译学繁荣的最佳方式是在批判的继承中实现自我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译学之路。江教授捍卫汉字、汉文化的决心和意志展现了他爱国如家的个人魅力,激起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就诗歌翻译实践,他主张“译诗,形似而后神似” 。此外,他对“创造性叛逆”的理论误区进行分析和批评。他认为,翻译在一定限度内是可以达到忠实的,忠实是译者的最高标准,尽力忠实是译者的道德底线。
在互动环节中,赵彦春教授对两位教授的演讲做了总结,他说建立中国学派是广大学人的共同使命,川外学坛也愿为此贡献一份力量。接着,同学们踊跃地向江教授和曹教授请教探讨,其中不仅涉及翻译理论的文化转向及相关的归化异化问题还涉及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

附:
江枫先生、曹明伦教授个人简介:
江枫先生:原名吴云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以诗歌翻译和雪莱、狄金森、史沫特莱研究闻名。其作品曾获1952年《解放军文艺》创作奖、1954年国家学术奖,1995年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受享特殊政府津贴。曾任江西省首届文协常委、创作研究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翻译,清华大学外语系暨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对我国翻译界及翻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曹明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斯普林阿伯学院及河北大学,现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被誉为中国翻译界的名家。已翻译出版英美经典文学作品30余部(册),计800余万字。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名作欣赏》、《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和《文学翻译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不少文章被广泛转载引用。曹教授近年专门从事翻译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连续在《中国翻译》和《上海翻译》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绘制了翻译理论定位图,辨析了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国的名与实,提出了“文本目的乃译者之根本目的”的观点,指出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发出了“翻译学应明确学科概念,划定学科范围,保持学科特点”的呼吁,倡导“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简单翻译标准,赢得学界好评。
宋俊成报道 2008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