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者讲学
学术会议
重要通知 更多>>

王寅教授主讲四川外语学院第21次认知语言学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07 访问次数: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下午3点至5点,由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21次认知语言学讲座”在宏文楼二楼国际报告厅成功举行。我校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内著名认知语言学专家王寅教授做了一场题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前沿与研究方法——兼谈学位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此次学术讲座吸引了校内外大批学术爱好者(包括研究生和部分教师)前往聆听报告。整个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杨全红教授、王仁强教授、廖巧云教授、项成东教授、姜孟博士等都到场听取了报告。王寅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声情并茂,显示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深厚的学术积淀,让在座的所有教师和学生都为之折服,并深受启发。他对于学术的热情和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在座的每一位师生久久回味,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王寅教授首先从西方语言学的发展简史出发,回顾了两千多年来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语言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传统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学派和认知语言学六个主要语言理论,分别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所受主要学科及理论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对应的教学理论,论述了为什么认知语言学代表着当今最前沿的语言理论。

他还以感性和理性两条主线为经,以毕因论(即存在论)、认识论和语言论的哲学三个转向为纬,系统梳理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从后现代哲学角度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和历史意义,终于使得语言学研究摆脱了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客观主义哲学立场和不考虑人本性的束缚,能与文学和翻译学齐头并进,共同进入了后现代人本主义之大潮。

王教授的报告不仅有理论介绍和述评,还做到了发展和创新。他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还一步提出了SOS理解模式(参见《哲学动态》2009年第10期)、体验普遍观(《中国翻译》2005年第5期)、体验人本观和体验象似观,并以《枫桥夜泊》的40篇英译文本为例论证了这些观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进而强调了理论建构对教学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次讲座的另外一大亮点还在于王寅教授出于对青年学者,特别是我校研究生的学术关怀,详细地介绍了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强调了立论新(理论上要有所创新,否则就成了应用性文章了)、论据足(尽量运用各种语料库建立相关封闭语料,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写作思路。他特别强调指出,创新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对广大莘莘学子给予热情的鼓励,寄予殷切的希望。

王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大家的风范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听众,他对于学术的热情追求就如他的整个讲座一样,激情澎湃,让在坐的每一位听众都深受鼓舞。这次讲座使在座的同学们对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建立了更清晰的认识,树立了更坚定的信心,对以后的学位论文写作也更加胸有成竹。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作者:本院2007级研究生 沈艳萍)

(摄影:于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