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者讲学
学术会议
重要通知 更多>>

项成东教授主讲四川外语学院第24次认知语言学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07 访问次数:
2009年11月25日下午3点,四川外语学院第24次认知语言学讲座——“转喻推理与文体表现力”——在我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成功举行。讲座由我校项成东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主讲,王仁强教授主持。报告厅里,研究生和部分教师汇集一堂,座无虚席,大有“人满为患”之感。出席这次讲座的教师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王寅教授、赵彦春教授,以及姜孟博士、刘玉梅博士。
项教授通过对两类截然不同的话语(贬损话语和新闻标题)的分析,探讨了文体表现力背后隐藏的概念机制,即转喻机制。研究表明,这两类话语虽分属几乎对立的交际领域,但两者都把转喻看作识解机制,并对非推理性的意义理解(如文体意义、情感意义)作用十分明显;都以隐喻、转喻互动为特点,通过新奇转喻链接来激活语言表现力;都以常规意义(直义或比喻义)作为概念结构的基体,采取转喻链或“双底”的形式进行转喻扩展。项教授得出的结论是,这两类语言的表现力都支持“最佳创新假设”,即创新意义的扩展是以常规意义结构为参照点,人的创新动机受“最佳创新”的认知原则所支配。本次讲座拓宽了同学们对转喻的认识,将认知理论和语用含义有机地结合研究,为认知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研究视点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很高的启迪作用。讲座过程中,项教授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鲜活生动的例子,不时引起阵阵笑声,让与会者在“愉悦”的心情里感受着语言的“表现力”,享受着学术的大餐。
报告后研究生们就转喻的解释力、转喻与隐喻的关系等问题与项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之后,赵彦春教授、王寅教授分别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本次讲座极高的评价。赵彦春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赞赏了项教授讲座时的幽默风格,充分肯定了转喻研究的意义,并认为该研究语料详实充分,理论构架具有创新性,把认知理论与语用含义理论有机地融合起来,深入浅出,值得大家学习。王寅教授认为项教授的研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论点新,把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及幽默推理整合成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文体表现力;二是论据足,涉及两类不同文体的语料,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充分,结论可信;三是研究范式规范严谨,有板有眼,极具借鉴价值。
(2008级研究生刘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