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团队

研究人员
前辈学者
专职研究人员
兼职研究人员
重要通知 更多>>

赵翠莲

发布时间:2025-04-01 访问次数:

个人简介

赵翠莲,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词典学研究所副主任,曾任教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二级教授)。先后求学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现任亚洲辞书学会执行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辞书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出版专著3部,主编及参与编纂词典17余部,担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华汉英大词典》执行主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等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

 

专著译著

[1] 赵翠莲. (2025).《英语文体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 陆谷孙、赵翠莲、万江波等. (2025).《中华汉英大辞典》(.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 于海江、赵翠莲等. (2023).《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第10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4] 邹晓玲、赵翠莲等. (2018).《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5] 胡壮麟、高永伟、赵翠莲. (2015)《新世纪英汉大词典》.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陆谷孙、赵翠莲、万江波等. (2015)《中华汉英大辞典》(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 赵翠莲. (2015).《典以载道,文以传声》.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8] 赵翠莲陈满生马兰梅. (2015).《牛津美式英语词典》(英汉双解).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9] 陈满生、赵翠莲. (2013).《牛津短语动词词典》(英汉双解版第2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 赵翠莲、邹晓玲等. (201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1] 于海江、赵翠莲等. (2010).《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 王玉章赵翠莲邹晓玲. (2008).《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3] 赵翠莲等(审定). (2007).《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 赵翠莲等. (2007).《美国传统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5] 赵翠莲. (2006).《牛津短语动词词典》(英汉双解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6] 王玉章、赵翠莲等. (2004).《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7] 姚乃强、李绍山、赵翠莲等. (2000).《汉英双解新华字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8] 赵翠莲. (2009).《形概念映射与双语词典编纂》.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 赵翠莲. (2006).《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学术论文

[1] Zhao, C. (2024). Making known the what and the why: On foregrounding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cross-cultural lexicography. Lexicography: Journal of ASIALEX, 11(1): 56-77. SCOPUS

[2] Rundell, M., 赵翠莲、于文雍(编译). (2024). 自动生成词典:我们接近了吗?. 辞书研究 (4): 1-14.AMIA刊)核心

[3] 侯复旦、赵翠莲. (2024). 拓展人工智能时代词典研编新方向. 辞书研究 (1): 87-92. AMIA刊)核心

[4] Ye, X., Zhao, C. (2023). Cross-language Semantic-Affective Interaction – with Evidence from Chinese EFL Learners.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7 (5): 810-820. SCIESSCI JCR Q1

[5] 叶烜晨、赵翠莲. (2022). 情绪词类型及性别的情感启动效应——基于AMP的研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北大核心,CSSCIAMIA刊)核心

[6] Chen, P., Zhao, C. (2022). The Treatment of Academic Lexical Bundles in Online English Monolingual Learners’ Dictiona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35 (3): 296–319. AHCISSCIJCR Q3

[7] Zhao, C. (2021). From culture to (un)shared concept: networking literal, cross-cultural, and conceptual aspects in the CEDU. Lexicography: Journal of ASIALEX, 8(2): 130–148. SCOPUS

[8] Vincent B.Y. Oo, Inoue, A., Nam, K., Zhao, C. (2022). Aspects of multi-word expressions in Asian lexicography. In Jackson H. (Ed.). The Bloomsbury Handbook of Lexicography (2nd ed): 309-324.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国际知名出版社)

[9] 赵翠莲、古晨雨. (2020). 概念隐喻视角下中国EFL学习者情绪词汇心理表征研究. 外语研究 (5). (北大核心,CSSCI扩展包,AMI扩展)

[10] 赵翠莲、潘志高. (2017). 古今兼及,源流并重——《中华汉英大辞典》多义条目语义和语境信息的表征与理据.辞书研究 (4). AMIA刊)核心

[11] 陈鹏、赵翠莲. (2016).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联想反应模式相似度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北大核心,CSSCIAMI权威)

[12] 赵翠莲. (2015). 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哲学思考——心理表征角度.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 CSSCI来源集刊,AMI集刊入库)

[13] 赵翠莲. (2012). 词汇表征研究综述. 当代外语研究 (4).CSSCI扩展版,AMI扩展)

[14] 赵翠莲. (2011). 从语块储存看双解本的优势. 辞书研究 (3).AMIA刊)核心

[15] Zhao, C. (2010).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ilingualized Dictionary: A Psycho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5).

[16] 赵翠莲、李绍山. (2006). 多义词心理表征之争. 外国语 (6).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17] 赵翠莲. (2006). 多义词心理表征对多义词条处理方式的启示. 辞书研究 (6). AMIA刊)核心

[18] 赵翠莲. (2005). 词典编译者的得力助手——网络搜索引擎. 辞书研究. (3). AMIA刊)核心

[19] 赵翠莲. (2005). 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 (4).(北大核心,CSSCIAMI权威)

[20] 赵翠莲. (2004). 心理模型对汉英双解词典释义的解释. 辞书研究 (4). AMIA刊)核心

[21] 赵翠莲、潘志高. (1999). 语言变异与形象塑造——谈《老人与海》中的词汇变异和语域变异.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8).(北大核心)

[22] 赵翠莲. (1998). 中英文计算机词汇的文体差异.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 (北大核心,CSSCIAMIA刊)核心

[23] 赵翠莲. (1994). 落叶与象征——用文体学手段评议卡明斯的l(a.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4). (北大核心,CSSCIAMIA刊)核心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文化信息在新时期汉英词典中的凸显表征模式研究” (18AYY026 

[2]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足本汉英词典编纂研究” 子课题“认知视角的大型汉英词典语义与语境信息表征研究”(16ZDA213)。

 

荣誉奖项

[1]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排名第五)

[2] 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7)

 

参编专著和教材

[1] 赵翠莲石平萍. (2024).《新编现代英语散文读写教程》.南京: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3号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邮编400031

 

图片4.png